蠡县行政审批局工作总结

蠡县行政审批局工作总结

 

2017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单位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坚持以企业、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7年以来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打造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全面规范审批局运行机制

建立并完善行政审批局管理机构、实体大厅、网上平台“三位一体”的政务服务管理模式。承担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四项职能,承担已划转的306项审批事项的审批工作。

审批局现有20个行政、8个事业编制,实有工作人员20名(公务员15人、事业编制1人、其他4人)。下属事业单位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现有审批局、税务局、自规局、应急局、供水供气报装、人社、公章刻制等7个部门进驻,共设置办事窗口26个。2021年以来,政务中心共办理事项15256件,其中行政审批局办理6111件,进驻部门办理9145件。

(二)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任务,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

1.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企业开办便利度

企业开办一日办结。企业开办环节压减为企业设立登记(与参保用工登记合并办理,4个工作小时办结)、初次申领发票(与公章刻制并行办理,4个工作小时完成2个环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1个工作日。全流程网上办理。企业开办通过“一窗通”平台、个体工商户通过“云窗办照”APP,实现“网购式”“零见面”“足不出户”办理。设立企业开办专区。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初次发票申领、参保用工登记已全部进驻,进“一个门”就可办理所有企业开办手续。设立自助电脑,配有专人对办事群众进行网上办理引导和办理流程指导。

今年1-5月份,我县新设立企业622户、个体工商户1719户,全部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结,网上办理率100%。现有市场主体存量29897户,同比增长16.3%;新增市场主体1436户,同比增长25.9%。

2.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提速提效

1)项目审批标准化。编制统一规范的审批事项、中介服务和技术审查事项清单。整合了“一张表单”申报材料、一份办事指南和一套申报材料,并分类细化审批流程图(共5类)。

2)压缩审批时限。政府投资、核准类、备案类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分别压缩39、33、31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20个工作日。

3)推行并联办理。行政审批(立项用地规划阶段、工程规划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评估评审、中介服务等事项实行并联办理。同时将供水、供热、燃气报装3项市政公用服务事项办理纳入工建系统。

今年以来,我县实施工程建设项目14个,全部在工建系统上办理,共并联办理各阶段事项67件。

4)开发区项目推行区域评估。2020年我县申请了三项区域评估试点工作(节能评估、气候可行性论证、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全部完成报告编制工作。2021年3月,平恩康项目立项阶段直接应用了节能区域评估成果。

5)全面深化“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2021年我县共有4个项目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采用提前介入、跟踪指导、领办帮办、同步办理等方式加快项目手续办理。

6)推行“联合审图”和“联合验收”。将消防设计审核、人防设计审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光纤到户通信设计、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6个技术审查事项并入施工图涉及文件审查,相关部门不在进行独立的技术审查。项目竣工后实行规划、土地、消防、人防等事项联合验收,同步完成竣工验收备案。

7)启动纺织产业项目“一链办”。推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生产即准营”审批模式。编制了企业视角的从企业设立到市场运营的全周期审批流程图。制定统一的办事指南,提供全流程的申报材料示例模板和申报表格,让申请人一看即知、一看即懂。目前,正在为“蠡县李飞纺织有限公司聚丙烯纺织带改扩建项目”提供“一链办”审批服务。

(三)以便民利企为原则,切实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一件事一次办”,探索实施“一业一证”

“办成一件事”为导向,积极推进“百事通”改革,对106个场景实行套餐式服务,已正常办理。截至目前,共办理“百事通”事项31件。在“百事通”改革的基础上,我县正在积极探索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将企业准营需要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就可查询到企业多张许可证信息,企业持《行业综合许可证》即可亮证经营,实现“一章审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截至目前共办理“一业一证”2件。

2.推进开发区赋权,实行“区内事、区内办”

为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推动快速和高质量发展,将与开发区密切相关的,涉及企业经营、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等第一批77项行政审批事项赋予经济开发区,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区内事、区内管”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项。

3.突出照后减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出台了《蠡县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事项清单》(共56项),对17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审批、39项事项实行优化服务。制定了具体规范的告知承诺文本,全部落到实处。

(四)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1.以整合促便捷,推进线上“一网通办”

积极推行“一网通办”、网上办理。全县32个部门共1135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已录入“河北政务服务网”,将每个事项的要素在河北政务服务网公开,申请人可以在网上查询、申报材料,审批部门进行网上预审。截至目前,全县32个部门共1135项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开通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100%。

2.以共享促联动,推进“互联网+监管”全覆盖

梳理了“互联网+监管”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推进“互联网+监管”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27个部门共有行政检查子项426项,已编制检查实施清单426项,检查实施清单编制完成率为100%。2021年以来,共报送监管信息41条,录入监管行为300余条。

3.以不见面促便利,实现企业群众“一次不用跑”

“最多跑一次”基础上,通过“一窗通”、云窗办照APP、电子税务局等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证照邮寄到家,并出台第一批《“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共13项)。截至目前,共办理“不见面审批”事项30514件。

4.以汇聚促便民,推进高频事项上线“冀时办”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能上尽上”原则,将涉及民生的各类便民服务事项上线“冀时办”,实现大厅事项“冀时办”中预约办理、提交材料、进度查询。截至目前,已上线冀时办3类共21项便民服务应用,同时实现1135项政务服务事项“冀时办”办理。

5.以“评价”促服务,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建设

按照《河北省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方法(试行)》的通知要求,我县印发了《蠡县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办法(试行)》,同时,我县审批系统已与省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完成对接,大厅配置了实体大厅评价器及纸质评价表。实现了接件和办结可进行电话评价,PC端以及移动端评价等评价功能,办件及评价数据实时推送。截至目前,省统计的蠡县办件361445条,评价361496条

(五)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重点,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以打造“诚信蠡县”为总目标,升级完善县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全县已归集双公示数据信息215万条数据至省信用信息平台。同时设立信用中国(河北蠡县)平台,设置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信用新闻、综合政策、联合奖惩备忘录等各栏目,已收录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双公示信息”及红黑名单信息1万7千余条,可供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信用信息查询。

2.建立实施联合奖惩制度

实施跨部门、跨领域联合奖惩工作机制,出台了《蠡县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措施——事项清单》,共涉及23个部门131项联合惩戒事项。目前已有法院发起的107条针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奖惩信息录入信用中国(河北蠡县)联合奖惩平台,并在持续更新中。

3.加强新冠疫情信用保障工作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按照保定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送疫情防控期间相关信用信息的通知》要求,共征集新冠疫情相关信用信息245条。

4.探索实施政务信用承诺改革

我县在食品经营许可证(预包装食品(不含冷藏冷冻)销售)、建筑业企业资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等事项的办理方面已经推行告知承诺制,优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目前已录入信用承诺信息259条。

5.推广“信易贷”融资信用平台

着眼于让信用好的小微企业享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享受更便捷的贷款审批通道,经前期推动,现共有126家企业入驻平台,入驻率为2%。

6.注重信用信用宣教及信用修复工作

定期召开公益性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会,开展诚信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共计对134家企业进行了培训,帮助企业提高守法诚信经营意识,推动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优化。

(六)以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主线,全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能力

全县13个乡镇和239个村(社区)已全部建成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分三批共下放乡镇事项118项,同时做好审批授权、人员培训等工作。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村综合服务站建设,县委组织部、行政审批局共同起草了《关于加强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对村综合服务站场所建设、名称标识、服务内容、运行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截至目前,239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村综合服务站,按要求全部悬挂了“xx村综合服务站”牌匾、“河北政务服务”标识。

(七)以 “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促进公共资源交易顺利开展

县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招投标项目100%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目前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矿业权)出让、国有资产交易项目已全部进入蠡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全部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2021年以来,共进行公共资源交易项目52个,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项目5宗,成交额0.3535亿元;政府采购项目17个(标包),成交额0.3066亿元;建设工程项目29个(标包),成交额8.0093亿元;国有产权交易项目1宗,成交额0.0336亿元。

二、2021年本单位承担重点工作及下半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项目审批方面

进一步加强并联审批。全面实施事项并联审批、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推行告知承诺制审批。建立并公布告知承诺制审批事项清单和公布告知承诺书,并实施告知承诺审批。全面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提高项目手续办理速度。持续推行区域评估。公共服务接入。将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市政公用服务报装接入流程纳入工程审批系统,实行同步办理。

(二)企业开办方面

企业开办限时办结。企业开办全流程(内资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参保用工登记等企业开办基本事项)一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设立登记环节4个工作小时内办结。企业开办线上办理率达到80%。线下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优化企业开办专区,推行帮办引导服务。推进公章刻制不收费等企业开办零成本。

(三)政务服务保障方面

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推进中介超市平台运行顺畅,管理规范。推进跨区域通办。聚焦高频事项,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生活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推行“一件事一次办”。积极推进创业创新审批服务“百事通”改革,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提升行政许可事项标准化。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标准化提升工程,推进受理材料标准化,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事项审批时限、压减申请材料,达到国务院、省政府规定标准。

2.基层政务服务建设方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行“一门式”审批、“一站式”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实施“一窗”综合办理。推进基层服务延伸情况。实现乡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村综合服务站全覆盖,按照省定标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乡村两级权责清晰,运转顺畅。

3.“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打造“冀时办”智慧服务。推动水气暖应用接入“冀时办”;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在“冀时办”端实际可办;推动第一批证明事项在“冀时办”端办理;并积极做好“冀时办”宣传推广。全面推广电子证照。签发证照电子化率达到60%;持续扩大取消纸质发放的证照范围;电子印章100%备案使用。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应用。“互联网+监管”信息及时通过平台报送;监管行为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办件。

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报送。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自生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本部门门户网站或本级信用网站公示。信用信息归集、报送。落实信用联合奖惩案例报送,推进多领域联合奖惩工作实施;推进多领域开展“红黑名单”信息报送,推进信用承诺制信息报送,加大“审批替代型”等多类型信用承诺信息归集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