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政府财政(务)预决算专栏

蠡县人民政府——电动车防火安全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政执法公示专栏
电动车防火安全知识

电动车作为近年来越来越常见的代步工具,遍布大街小巷。然而其存在致命的消防安全隐患,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不管从日常使用到市场销售,还是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电动车的消防安全都亟待重视。

火灾预防要重视

应正确充电,保证电动车的充电时间,一般夏天充电6小时至8小时,冬天充电8小时至10小时为宜,充满之后如果长时间不断开电源,充电器内的电子元件很可能出现过热现象,容易导致短路并出现火花,进而引发火灾。

夜间及凌晨最易引发火灾,所以充电最好在白天进行,有人看护。一旦发现充电器上的小灯变绿,就应该尽快拔掉。

不同品牌的充电器不能混合使用。有关技术标准显示,电动车内普通电池使用年限为1.5年至2.5年,所以用户应定期更换电池。不同品牌充电器不混合使用,如果充电器损坏,一定要到正规店铺购买匹配的电池,不要选择劣质的电池。

乱接电线充电或者通宵充电,本身就存在消防隐患,如果电线老化或者电动车本身电瓶出现了问题,同样容易发生火灾,两者叠加,危险则更大。

要确保安全的充电环境。电动车停放在楼道容易造成消防通道堵塞,如果发生火灾,疏散人群很不利。一定要停放在电动车管理场所,切勿停放在楼道内。充电环境须通风,最佳的环境温度是25℃。所以,充电的时候,最好把电池和充电器安放在通风并且温度适宜的环境里,避免车辆存放时有暴晒、淋雨等情况。电瓶车在充电时,要仔细检查附近是否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以防电动车在起火时引燃附近的物品,造成更大的火灾。

应加强日常自查自检。不盲目改装电动车,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对电动车的电线、电路等方面的检查,防止接触不良引起接触点打火,发热,避免线路磨损而造成串电事故的发生。

一辆电动车正常使用寿命为3年到4年,如果超期使用,电气线路和电池会出现老化、短路等情况,如果再加装音响、照明等设施,就更容易造成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

火灾频发找原因

线路老化。电动车使用时间久了,车里的连接线路很容易老化、短路。如果车内的电线发生短路,加上外部温度过高,就很容易发生燃烧。

电池短路。一般电动车自燃,人们很容易将缘由归结到电池上来。拿铅酸电池来说,即使电池内部温度较高、产生大量气体,也会通过排气孔释放出去,因此不会轻易发生爆炸。除非是电池使用年限长了,内部线路容易短路,引起自燃。还有一个原因是电池安装不规范,在长期使用摩擦后会导致短路发热引发电池燃烧。

充电器不匹配。使用不匹配的充电器也有可能会导致电动车起火。现在很多家庭不止一辆电动车,不同品牌的电动车充电器千万不要混合使用,这样不仅会给电动车电池带来损伤,也会埋下安全隐患。

过多充电。一般情况,电动车充8小时左右的电就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实际情况中,很多用户为了省事都是直接让电动车充电过夜,充电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样会降低电池的寿命,容易引起电池燃烧。

电压不稳。当多辆电动车同时充电时,会导致电压不稳,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另外,还有些人喜欢私拉电线充电,也会埋下安全隐患。

充电环境隐患丛生。很多用户的住处都没有专用的电动车充电处,所以只能将电动车存放在楼梯间、走道或者是把电动车推入室内充电。一旦电动车发生火灾,火焰和浓烟会封堵建筑的安全出口、逃生通道,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

严格管理很重要

 

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居民住宅楼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业主或物业管理单位负责,无物业管理单位的,由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等统一明确责任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明确独立停放充电区域。居民住宅楼应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的室外车棚,并采用阻燃材料搭建,不占用防火间距、消防车通道等。确需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集中停放充电区域时,应设置在建筑物底部,并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要求,与其他区域进行有效防火分隔。

配置消防设施和用电装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区域应按照消防技术规范要求,设置自动报警、自动灭火、防烟排烟等设施和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功能的集中式智能充电装置,不得私自拉接电源线路、插座和开关。

严禁车辆违规停放充电。严禁电动自行车在居民楼公共走道、楼梯间、门厅内停放充电,严禁在群租房和人员密集场所内停放充电,严禁在住宅房屋内和阳台部位充电,确保电动自行车不上楼、不入户。

加强消防宣传教育。业主或物业管理单位应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的宣传教育,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广泛张贴规范停放充电的宣传标语、海报,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了解电动自行车火灾危险性,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常识。


        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2-6211259 邮箱:lixianwxb@163.com
        冀ICP备11005167号-1冀公网安备 1306350200005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306350001